DeeCamp 2018

Posted by SH on September 2, 2018

2018这个暑假,因DeeCamp而精彩。

第一周是满满的知识课,总共二十几门课。有开复老师关于AI发展趋势的介绍、John Hocroft的机器学习基础、Andrew NG的深度学习方法,还有其他各个顶尖高校的教授和公司一线工程师的关于计算机视觉、自然语言处理、语言识别、机器人、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知识课,包含了现在人工智能的最前沿的各个方面,对我来说,真的是感受到了知识的盛宴,接触到了世界顶尖的AI工作者正在研究和工作的内容。

第一周知识课的课表:

一周知识课下来,学习了解到了许多之前没有任何接触的新东西,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其中印象较深的讲座。

KaiFu Lee

开复从他自己做AI的经历讲起,谈了AI的发展历程,以及他对AI未来发展的看法。他讲述了AI发展的四波浪潮,回顾了发展的历史,对AI的未来发展作出了他的判断,特别的对比分析了中国和美国未来AI的发展优势和劣势,他对中国AI的发展充满了希望。最后对AI和人类的关系有一些特别的见解,他从工作的类型和是否需要同情心两个维度来划分人类和AI的分工,那些重复性的、日常性的并且不需要同情心的工作将完全被AI取代,AI不能取代的是那些创意或战略型且需要同情心的工作,其他方面的工作将是人类和AI共存的。

第三天中午,开复老师特地来给大家答疑了一些大家对创业、读研、读博、就业方面的问题。他不看好大学生的创业,包括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他觉得都是搞着玩的(的确如此);对于就业去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,他也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,我觉得也看个人吧,没有明确的好和坏;还有很多大佬对于读博有很多疑问,可怕! 他的公众号的链接也整理了那天的主要内容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Tgv0_d3TChMvuFXlg_51Q

John Hocroft

John Hocroft的机器学习基础课程,前半段真的是机器学习基础,我听不太懂在说什么(硬伤啊),但是看他板书就知道在讲什么,但是后半段他在黑板上写了一板又一板的公式,似乎在证明什么,我就真的是看不懂了,还是等视频剪辑翻译好再好好看几遍吧。再有就是,老爷子马上80岁了,全程板书,衣服湿透又穿干,可能这就是一个图灵奖得主的工作态度吧,真的值得我们学生甚至中国大多数的老师学习。下图是他板书的场景,6块大黑板,擦掉了好几遍,衣服也是全湿透的。

Andrew NG

Andrew NG,学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的人,似乎都看过他的网课,开始以为终于可以看到真正的吴恩达了,不再是屏幕里的,结果是网络视频授课,真的是“活在屏幕里的男人”。他主要讲了深度学习训练时的一些方法,面对高方差、高偏差时分别应该怎样做,以及一个深度学习项目应该怎样驱动实现,是一些很有用的方法,他的网课中也经常提到的一些点。 这个永远活在屏幕里的男人: 最后答问的时候,清华姚班的大佬问得他狂飙中文,可能这是他说中文最多的一次了哈哈。

后面的几天还有各路大佬带来的精彩讲座,总之,这辈子算是第一次连续见这么多的大佬了!

后面几周的实践课,我们组的题目是”AI有嘻哈:自动写个词”,虽然最后不算太成功,可能是因为我们组都是小萌新吧,组长名字也叫”萌新”,emmm!其他组有清北的硕士甚至博士,我们大多都是小本科,当除分到我们组的清华大佬死活不来我们组,悲惨(其实是因为他本身搞图像的,所以最后去了旷世Face++的那组”和尚组”).

小组这一个月的生活,相互之间都很不错,一起学习,一起吃饭,一起睡觉(北大35号楼),真的是欢乐多多,总是笑,无缘无故的笑,每个人的笑还都很有特点,甚至优点魔性!

下图:大佬们手推反向传播,我在角落瑟瑟发抖. 传媒小姐姐给我们拍的认真学习的样子. 团建,搭过山车. 似乎我们的合照总是少两个人!

之间还参加了美团和创新工厂的开放日,近距离体会了实际的工作情况,工厂总共去了好几次,每次都蹭吃蹭喝,感觉真的不错,还参加了工厂请到樊麾关于围棋和人工智能的演讲.

对于我来说,这次能参加DeeCamp,真的是满幸运的,有机会接触到各路大牛,虽然全程的心态是”我这么菜,是怎么被录取的(问号脸?)”,特别想问飞哥(面试官):”你当时怎么想的?” 逃:)

总之,还是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,让我学到了很多,知道了自己的差距.

对于北大,未名湖畔的博雅塔,终于见到了,燕园真的是舒适啊!还有,一个月校卡随便进出的感觉真好.